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资源 >

推荐阅读

国际期刊编辑部那些“潜规则”

发表时间:2016-11-02  来源:   浏览次数:174次

文章摘要:论文写好投稿出去之后,学者都会满心的期待和不安,在心理上演一段内心戏——鬼知道我的论文会被编辑们怎样的折磨!恐惧往往源于未知,知道了你的论文会在编辑部被谁经手也就不再为此而担忧了。今天我们就谈谈“审稿那些事”

  论文写好投稿出去之后,学者都会满心的期待和不安,在心理上演一段内心戏——鬼知道我的论文会被编辑们怎样的折磨!

  恐惧往往源于未知,知道了你的论文会在编辑部被谁经手也就不再为此而担忧了。今天我们就谈谈“审稿那些事”

  他们是谁?

  同行评审中的“同行”主要有三类人。

  Editors

  这里的Editors包括chief editor, Reveiving Editor, Etc。

  他们是首先看到你论文的人,Editors要保证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所在期刊的发展方向,即决定什么领域的论文收和什么领域的论文不收;这时候你的稿子要么被退回,要么直接送给同行评审专家。此时在系统中显示的状态为“with editor” 一般时间不会太长。

  Members of editorial borad

  这些人是在你论文研究内容领域内比较有名的人,根据刊的不同这些人又分为两类。一种是几个人加起来可以作为Major Editor的作用;另一种是没有权力决定收或者不收,只能给出Editor意见。这些人一般是期刊内资深的老人,十分了解该刊,能把握收入论文的尺度。

  Referees

  这些人是你论文研究领域内的专家,是peer review的主要环节,一般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期刊。Referees只是给主要编辑一个参考作用,话语权比较大,但依然没有权力决定该刊物收还是不收你的论文。

  (纠错:作者往往只在回执中看到Referees的意见,以为收不收论文是由Referees决定的,其实不然,请往下看)

  他们做什么?

  

  投了后是怎样处理你的论文的呢?分两类期刊来说

  一般期刊

  先是投到主编办公室,主编先看。这里的主编主要是看摘要(Abstract ),明白你的论文属于哪个领域主要讲什么,然后找Referee(同行),然后Referee再深入分析,再连同评审报告一起寄回。

  报告是两份,一份是给论文作者看的,一份是给编辑看的。

  给作者看得报告会很客气,语句很温和,有disagreement也是缓缓道来。给编辑看得那个就简单粗暴了,很多能直戳论文的痛点。这样也莫怕,因为编辑为杜绝主观意识,不会只看一位Referee的报告,至少要两位以上,多的时候甚至要十多位Referee来评审。

  最后一套流程下来,仍是由编辑决定收还是不收。在这里需要指出,一般期刊的编辑绝大多数本身也是科研人员,匆匆忙忙,日理万机。所以也就大致看一下论文,再看referees的意见后决定。

  大牛期刊

  类似Nature, Science, Cell等耳熟能详的大牛期刊,它们的编辑都是全职人员,不再科研,但是科研经验都十分广泛。这类期刊选稿的宗旨就是要保证他们的期刊在业内的主导地位,也就是论文的综合性要高,对其他领域也要有一定影响力。

  首先,全职编辑读论文,进行深度意义评价,而不单是技术方面,要求论文不光在本领域内有影响;其次,如果认为该论文有跨领域意义,就转给Referee,从技术角度考察,验证过程、实验结果是否可靠。

  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学者信心满满的投了大牛期刊结果被分分钟拒稿,连review都没有。真心不是论文质量差到渣渣,而是编辑认为它没有广泛意义,所以没有送评。这种在review之前就阵亡的论文,不完全统计有50%之多。

  你要做什么?

  Cover Letter

  在投稿之前,除了稿件,你还要准备一份cover letter,简单的介绍一下你论文的名字、主题、内容,说明投到某某杂志送来评审,请您考虑发表等等。当然一些期刊可能还有别的要求,譬如要说明论文署名中的每个作者都做了什么(如果是共同署名的话),确认每个作者都看了最后一稿,并同意发表到此杂志。

  关于cover letter, 有以下几个tips:

  1. 简单地概括论文的要义(2-3句话),以防你的论文在编辑手中被误解和低估,对编辑给予正向的影响。最好不重复论文摘要的内容。

  2. 可以在信中建议谁来做Referee(允许建议3-5个),因为往往作者会比编辑更清楚该领域内谁是世界上最合适的。但你所建议的评审原则上不适合提名共同合作项目的人或共同使用研究经费的人(至少5年内曾经有过合作经历的人是不可以的)当然也因为这个原因你也可以建议编辑不要把你的论文送给某些人评审。

  3. 你在建议除去的Referees,即不希望由这些人来评审你的论文时,一要把你认为思路狭窄的那些人列入,二要把你的主要竞争对手列入,所谓的竞争对手就是那些与你从事同一领域研究的人,这是一个防止恶性竞争的机制。

  4. 一般在你建议用的3-5个referees中,刊物会选取一个。而你建议除去的2-3个,刊物基本是会满足你的要求的。而且,一般除去的是不光个人,而是你竞争对手所在的整个实验室(科研组)。

  5. 结合上面说过的,对于象Science这样的大牛期刊,给它的Cover letter就要加一句Genaral Interests。例如,你的论文是讲有机合成的,那你就要加一句,此有机合成的研究成果不光在本领域内有作用,还对医学有意义。这样就给编辑一正向引导,不容易被直接拒稿。

  Response

  一般编辑有三种决定:

  1)直接接受。这是那种好到不用改就直接发表的论文,极其罕见。2)直接拒绝。3)现在这稿不能接受,要改。

  这种情况比较普遍,也是需要详细说明的必须着重指出,要求修改不代表不接受,也不代表接受。具体发不发你的论文要看你改的情况,连改几次才发表或者改了很多次最终还是被退稿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当你回复修改要求时,有以下四点tips:

  1. 一定要非常非常礼貌,也许Referees在报告里面让你改的内容其实你已经写了,只是他没有看到而已,那么你就会很气愤他的不负责,但这里的礼貌并不代表同意他的无理要求。况且,你的回复是给编辑看的,所以对评审的气愤绝对不能转嫁到编辑身上。

  2. 也许,Referees在报告中会补很多要求,譬如要你增加某些实验或补充证明某一原理。凭经验,最好的对策就是:他说什么你做什么,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但遇到实在不可能的情况下,也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一种是理论上不可能达到他要的实验结果,那么你就要回信去争辩。当然,要用科学去争辩或采用演绎推理的手段。另一种是It takes years,就是他要求你完善的部分需要好多年才能完成,你又不可能有那个时间。最好的一种答复就是,你强调现在个工作已足够得出此结论,你有足够的把握来支持。

  3. Argue with Scientific evidence not personal attack。如果有争论,一定要是有科学的争论,但不能攻击个人,譬如说Referees没有仔细看等等,显然是在攻击评审工作不负责任。

  4. Avoid being defensive argue,你在争论的时候要比较客观,不能有自我偏向。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你可以把你写的给临近领域的人看,例如没有参加该项目研究的同事。

  After Decision

  显然,结论只有Accept和Reject两种,接受了就是编辑同意发表了,也没什么需要提示注意的了。而遇到拒绝时,冷静!冷静!再冷静!

  特别是那种修改过很多次,但仍然被拒绝的更要冷静!

  虽然发封信去大骂一通很解气,但后果是你下半辈子永远也别想在该杂志上发表论文了。当然,即使被拒绝了,如果你想发,还是有其他办法的,尤其是改过很多次的,改的次数越多,说明你的论文越有价值。以下几个办法可以采纳:

  1.投到其他杂志去——Submit to a rival journal

  任何学术领域总是有至少两个竞争对手的,改过的论文,往往被对手刊物接收的几率也会大些。但有一点要注意,越到高级别的杂志发文的竞争也越高,你把论文投另一家后,可能又要经历一个review的过程,极有可能又花一年时间去修改,对一些强调时效性的论文来说,弄不好等你好不容易发出来的时候,你的竞争同行早发表了类似成果。那么你的论文也失去了意义。所以,有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拿到低一些级别的杂志去发,这样比较容易。

  2. Appeal/Rebute找编辑理论

  有时候虽然被拒绝了,但你认为不公平的话,是可以去找编辑理论,甚至要求仲裁。但首先要注意你的Appeal是写给编辑的,编辑是第三方,你可以直接说给你评审的Referee的不足。

  其次,不要重复你在之前修改论文时的responses中回答的问题,编辑会对你有种碎碎念的印象,他的reject的结论本来就是根据你原来的responses而作出的,因此,这个是无法说服他改变决定的。

  再次,再次强调no personal attack!如果你一稿就被拒绝了,那么appeal一点用都没有,而被要求修改的次数越多则 appeal成功率越高,期刊Level越高,appeal机会越多,成功率也越高。

  综上,希望对正在准备论文或者已经投稿的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