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187523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习资源 >

推荐阅读

谈谈科研基金分配

发表时间:2016-11-23  来源:   浏览次数:312次

文章摘要:  谈到基金,免不了基金分配。   基金的写作申请是一门功课,分配是一门“学科”。   小编看到一篇关于基金分配的好论文,分享给大家,或许值得我们借鉴,让我们的基金分配工作可以做得更好。标题中是观点来自John P. A. Ioannidis在《Nature》上发表的一篇论文。

  谈到基金,免不了基金分配。

  基金的写作申请是一门功课,分配是一门“学科”。

  小编看到一篇关于基金分配的好论文,分享给大家,或许值得我们借鉴,让我们的基金分配工作可以做得更好。标题中是观点来自John P. A. Ioannidis在《Nature》上发表的一篇论文。

  科研人员的时间被大量的与科研无关的工作占用了,比如说,申请科研项目(俗称“写本子”)。在中国,科研人员连春节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时间也被写本子占用了。诺贝尔科学奖得主30%的关键性科研发现都没有受到直接的基金资助。John P. A. Ioannidis认为:科研基金最合适的分配方式不是按项目分配,而是按人分配。

  人均分配

  人均分配会使得每人获得的份额都不多,但有些领域的重要科学发现并不需要很多经费资助,例如,数学。美国NIH(卫生部)每年312亿美元的科研费如果平分,那么30万科研人员每人每年将获得5万美元的资助。2015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7.3万项,批准1.7万项,单项资助金额61万元。如果改为人均分配,那么,人均将获得14万元。

  随机分配

  与人均分配一样,随机分配也不符合“科研资助应该由精英主导”的原则。但是,确实有机构在践行。纽约基础问题研究院的基金分配就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资助物理学与宇宙学领域的基础研究。随机分配并不像想像中那么不靠谱,因为,不靠谱的同行评议已经让1/3的科研基金处于随机分配的状态。如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为随机分配,中奖概率为23.3%,那么,平均申报四年就能中一次。这个中奖率比北京小汽车摇号(中奖率0.2%)靠谱多了。

  按业绩分配

  基金分配的时候,不看项目申报书,只看申请人已有的业绩。尽管按项目申请的方式也看申请人已有的业绩,但更看重申报项目的内容。事实上,很多按项目申请并获得资助的研究成果与项目无关。因此,按业绩分配,既减轻申报压力,又减轻结题压力,给研究人员更多的自由研究空间。麦克阿瑟项目每年资助20-30位研究人员。他们不必在申请的时候就想明白他们未来5年必须用50万美元的经费干什么,但评委会对每位研究人员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研究人员也可以写明研究方向,不必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与论证,以节省科研人员时间。

  以上各种基金分配方式都以研究人员为主体,而不是研究项目。前两种方式不需要同行评议,第三种方式需要同行评议,但基于业绩的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浑水摸鱼。科研人员的业绩是公开可获取的,评审人违背事实给出评价结果的难度增加。因此,按研究人员分配科研基金,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当前基金分配方式存在的弊端。